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2024级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挺膺担当,奋勇前行。医学系根据专业特色,结合学校《2024年“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教育活动方案》,精心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入学教育暨劳模工匠大讲堂活动。
扬帆起航 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管理的起始环节,也是大学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帮助新生们尽快转变角色定位,树立奋斗目标,规划学习生活。10月9日,医学系组织开展了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活动,350余名临床医学专业2024级专科和本科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医学系主任吴晓华副教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劳模工匠精神的内涵、典型人物的事迹以及如何在新时代弘扬这一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专题课。她激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以劳模工匠为榜样,做一名不断追求卓越的沧医人。同时,珍惜在校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我校特聘教授、沧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主任、沧州市孔子学会会长孔繁义教授,以《医学生要具备的素质》为题,结合从医三十余年的心路历程及临床工作经验,分享了自己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理解和对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感悟。他鼓励同学们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身心素质、全面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努力做好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匠心筑梦,扬帆启航!为帮助2024级新生认识专业、理解专业,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医学系还举行了“亮计划、表决心”“医学生集体宣誓”仪式。医学系学习部部长石然同学首先代表全系同学宣读了学习计划,表达了大家认真做好学习规划、充分锻炼各方面能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心。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随后,全体学生共同起立,高举右拳,对着医学生誓言庄严宣誓。誓言铮铮,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同学们对于守护生命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这不仅是一段简单的誓言,更是他们对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榜样力量 做好未来发展规划
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职业观念,帮助2024级新生更好地规划大学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9月25日,医学系邀请两名校友回到母校,为广大新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报告会上,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11级8班毕业生、沧州监狱主治医师马志达,2009级10班毕业生、沧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二区主治医师高兴,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他们各自的职业生涯和成长历程,鼓励同学们要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做好未来发展规划,努力拼搏,为母校增光,为祖国做贡献。
两位校友的报告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将以优秀学长为榜样,努力学习,苦练技能,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德技并修 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擦亮青春底色!为弘扬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激发广大学生学习技能、崇尚技能、投身技能的热情,医学系开展了“产业导师进校园”活动。
活动邀请沧州市人民医院肾病治疗中心主任兼教学处主任、沧州市儒学研究会会长、我校特聘产业导师郭铁标主任,以《医学实践中人文精神的融入》为题,为广大同学上了一堂紧贴行业实践的“大思政课”。他从“临床医生的成长、职业精神与道德规范、临床决策中医学人文的融入”等方面,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常存敬畏之念、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做一名合格医生。同时,要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潜心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医学系还将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附属市人民医院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思政活动宣传劳模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主动担当,肩负起时代使命,在守正创新的问学之路上,践行沧医人共同的价值观,踔厉奋发、矢志报国。
劳模引领 开阔就业创业视野
医学系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我与专家面对面”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引领作用,通过以“大师带小徒”的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榜样人物,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学技,向劳模工匠看齐,不断树立技能成才理想。
10月6日,医学系组织10余名学生代表,走进沧州市人民医院,零距离接触临床一线专家。在示教室听取产业导师的精彩授课;在门诊结合实际病例学习临床思维;在病房接触真实病人,熟悉查房内容;在检查室体验医患沟通和体格检查的真实场景。
走进沧州市爱眼医院,通过行业专家面对面的指导和培训,同学们对电脑验光、眼部离导、数码裂隙灯检查、综合验光等操作有了初步认识,拓宽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眼科方向的创业就业渠道。
10月11日,医学系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邀请行业专家向在校学生和学生家长普及订单班“入学-实习-就业”直通车的培养模式。通过宣传推广,学生及家长们对订单班的关注度大幅度提升。
此次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技能的热情,拓宽了学生们的求职、就业路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学人才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