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提升,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深化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工作,2025年7月26日至27日,学校人我校举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师资素养提升培训班。本次培训以“立德树人强根基,产教融合育良才”为主题,来自沧州市人民医院等10所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39位临床带教教师参加。

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炳仁在开班仪式上致辞,他表示,临床带教教师兼具临床诊疗骨干与医学人才培养“播种者”、“引路人”的双重角色。其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医学生理论与实践转化质量、医学教育的初心传承以及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才根基。举办此次培训班旨在回应教学实践需求,助力教师在“医者”与“师者”角色中实现能力升级。他勉励大家以“学习者”心态投入、以“研究者”视角思考、以“传承者”担当践行医学教育,珍惜学习机会,学有所成。人事处处长孙浩参加开班仪式,医学系吴晓华主任主持开班仪式。

沧州师院教育学院刘梅教授作《基于BOPPPS模式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她系统阐述了该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过程,通过案例剖析与真实教学场景,直观呈现BOPPPS各环节要点。讲座中,刘教授巧妙融入生活常识,深入浅出地解析教学理论,并通过互动问答激发学员积极思考与交流。学员们普遍反馈讲座内容充实,不仅深化了对BOPPPS模式的理解,更获得了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思路。

在优秀课堂展示环节,徐芳老师以“白内障的防治”为主题,从任务导入、疾病初识、分期表现到治疗预防,系统展示教学过程。课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运用数据调查、图表展示、模拟接诊、纠错等多种手段,并就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临床思维、培养职业素养与参会教师展开深入探讨。

张彤宇老师聚焦“眼附属器的解剖”,通过理论讲授、纠错学习、示范教学等方法,清晰解析了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及眼眶的结构与功能。其课堂生动幽默,有效化解知识枯燥感,并强调调动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参与,同时融入临床思维与课程思政元素。

杨坤娜老师分享了教学设计与课堂授课技巧。她结合自身实例与青教赛国赛优秀作品视频,重点阐述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与方法选择,并围绕“破冰、冲突、小工具、外延”等关键词分享了实用的授课技巧。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闫昱江教授主持了一场内容充实的“临床教学工作坊”。工作坊采用分组互动研讨、小组成果汇报、带教案例分享等创新形式。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临床教学难题热烈交流;成果汇报中,各组代表精彩展示研讨成果,碰撞出教学灵感;案例分享则通过真实剖析,提供了可借鉴的优秀教学经验与方法。学员们高度评价工作坊形式新颖、内容实用,有效提升了临床教学能力,并表示将把所学应用于实际带教。

培训团队还走进沧州市博施博物馆开展“访学研修寻根脉,医者情怀共传承”活动。通过丰富的展品与详实史料,学员们深入了解了沧州医疗事业的发展历程,深切感受到老一辈医疗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的奉献精神,深刻领悟到医学事业的传承责任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活动有效提升了学员的临床带教情怀,坚定了他们为祖国培育优秀医学人才的信念。
本次培训班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为临床带教教师搭建了深入交流学习的平台,夯实了教学理论基础,开拓了教学新思路,有力推动了产教融合与校院合作。这是学校进一步加强临床教学工作、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一次积极而有益的探索。